射频消融治疗肺癌
2015年07月31日 作者:杨锋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应用消融电极,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者在手术过程中、胸腔镜下,使射频电极进入实体肿瘤组织,然后在消融电极针前端伸展出锚形细电极丝,插入到肿瘤组织中,通过射频输出,使病变区组织细胞离子震荡摩擦产生热量,局部温度达90℃以上,通过加热的温度来杀灭肿瘤组织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最终形成液化灶或纤维化组织,同时实时调节监控温度,从而达到局部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最后将穿刺针道加热消融,以防肿瘤种植。
2008年6月,国际顶级医学杂志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了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99%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操作,无治疗相关死亡。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73%,其中Ⅰ期非小细胞肺癌2年生存率高达92%。另外,对于肺转移癌,射频消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结直肠癌肺转移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1%和68%;其他恶性肿瘤肺转移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67%。
射频消融技术为肺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早期肺癌或肺转移癌患者增加了新的治疗模式,还可以用作肺癌开胸手术探查的补救治疗措施以及局部晚期和肺转移癌患者的减瘤治疗,为综合治疗提供条件。通过CT引导三维重建,可以使射频消融治疗电极均匀地分布在肺部肿瘤中,最大限度的完成射频消融治疗。这是开胸手术或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全球胸外科和肺癌治疗领域首选的射频消融治疗手段,既能最大限度地消融肿瘤,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
下图为胸部微创中心开展的CT引导下肺射频消融技术和大家分享。